
中华文化源远流长,汉字更是独具韵味。作为国内顶尖高等学府,清华大学历来是英才荟萃之地。回溯上世纪线上炒股配资,许多文化名流都曾在此执教,其中就包括国学大师陈寅恪。他出身名门望族,父亲是晚清著名的四公子之一,才华横溢、风度翩翩。陈寅恪继承了父亲的文人风骨,虽家世显赫却从不恃才傲物。
陈寅恪便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,年纪轻轻就在文坛崭露头角。1925年,他受聘成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。当时国学研究院汇聚了众多学界泰斗,能在此任教者皆非等闲之辈。课程内容包罗万象,考试形式也突破常规。陈寅恪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,反对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。
每逢陈寅恪出考题,学生们总是愁眉不展。他的试题以难度大、创意新著称,想拿高分实属不易。最令人称奇的是一道仅有三字的考题——孙行者。这道题没有任何提示,孤零零的三个字让考生们绞尽脑汁。
展开剩余36%面对这道题的反应五花八门:有人洋洋洒洒写下《西游记》的读后感;有人罗列各类古典名著内容;还有人试图从字面意思进行解读。然而陈寅恪的真实用意却出人意料——这其实是一道考察对联基础的题目。
对联作为传统文学形式,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字功底。通常上联会有五字以上,而孙行者仅三字,确实让人难以联想到对联。最终全班仅有一位学生给出正确答案——胡适之。这个下联堪称绝妙:孙与胡字形结构相同;行与适意义相近;者与之都是文言虚词。无论从字面还是内涵,都达到了完美的对仗效果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量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